他为什么要做一个这样不完美的机器人呢?
原来是在他6岁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电脑,而且对电脑来创作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九岁时,就用windows上的画图软件画了第一幅画。到了初中的时候,参加了一个机器人工作室,主要研究足球机器人。那是他第一次接触机器人。当他做毕业设计的时候,就开始思考,既然自己喜欢画画又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,那为什么不做一个机器人来帮他画呢?
第一类是类似于3D打印机。
可以看到,这个机器拿着一只普通的笔,它用的马达是叫步进电机或者步进马达,特点就是定位特别准确,它几乎可以像照片一样还原你想要画的东西。
另一大类的机器人类似于扫地机器人。由于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位系统,所以它画的画比较抽象、无规律。有点像Jackson Pollock的风格。
不完美的机器人 也能进行艺术创作
有了这个想法之后,他就开始思考如何来做。想起在纽约上的两门课,这门课的教授给他们每个人发了几张小卡片。卡片上边是他打印好的一些图,它其实是照片的一部分。然后,他们每个人又拿到了一张白色的卡片。教授让他们在这张空白卡片上还原第一张卡片上的图。
由于每个人画画的水平不同,所以画出来的结果是参差不齐。而且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画什么。但是,当教授把每个人画的小卡片拼在一起的时候,大家都能看出来,那就是爱因斯坦。这太令我惊讶了!我们这么多人,画风如此大相径庭,但最后竟然仍旧可以看出是什么图案。
在那节课上,教授介绍了这种网格画法。这种画法其实也不是这位教授发明的,而是一种常用方法。特别是像一些经典的壁画,因为它会布满整个墙面,画家不可能直接进行创作。他必须把墙面分成很多个小格,一个个小格地完成。所以,这种方式其实可以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比例。
另外一门是他在阿布扎比留学时上的油画课。他年轻时的一些画作被称为“超写实(hyper-realistic)”风格,画得非常非常精细——如果打印在A4纸上,大家完全分辨不出来是画作还是照片。他后来逐渐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风格。其中一种就是每个小格里面都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画,但是在每个格子都画完后,大家可以看得出来那是一幅自画像。
设计这个机器人之前,他做了一个简单的尝试,将一张图分成很多个小格,然后一个个格子去画。画的时候就是一种涂鸦的形式。这样的随笔一画显然无法准确还原图片。但如果远距离看的话,大家发现它和原图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。
然后,他开始设计机器人。我在天花板上装了一个摄像头,一直对准地面上的机器人以及画布。机器人的位置和方向由一蓝一红的两个小球来确定。
这样他创作的每长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,造成每张作品都不同的原因还有很多。比如机器人用的马达是最普通的直流电机,并没有使用步进电机,所以定位并不是很精确(要是那会用博厚的步进电机会不会好点呢?)。这些原因导致它在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,但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导致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最后,希望大家一起通过这类科技手段来进行艺术创作。因为他觉得艺术创作并不属于少数人,而应该属于大多数人,属于每一个人。
文章出处:东莞市博厚电机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东莞市横沥镇田头第二工业区C3栋
转接电话:0769-82203092/82203093
注: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咨询热线
400-992-0769